在新药研发上往往有 “两高一长” 之说: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经过 10 – 15 年的时间。据统计,利用传统方式开发新药的费用已接近 25 亿美元,而且每 9 年会增加 1 倍,近九成的药物在第一期临床阶段就会被淘汰,能够在药性、安全性等方面达标,最终走向市场的药物可谓是千里挑一。
因此,除了自动化技术辅助实验室各环节,很多生物制药公司的另一需求在于,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来提高整体的研发效率 —— 高效率的实验操作生成大量可靠的实验数据是研发中使用 AI 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力扬跟很多公司达成合作,去证明其 AI 计算过程跟他们以前的研发过程是不是吻合,结果发现 AI 真正可以缩短他们大概 300% 的时间,非常的令人喜出望外。
在黄凯扬看来,在药物研发中运用自动化系统逐渐成为趋势。药物研发耗费大量时间,如果能依靠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做大量的数据生产,之后再将这些数据交由 AI 做出筛选、判断,“以此类推往复循环,来减少整个误差,或是在整个研发过程中避免走更多歪路”。
实际上,从目前 AI + 新药研发的发展来看,尽管整体市场前景不可限量,但目前该市场其实尚处于初步阶段,AI + 药物研发真正意义的产出极少,大部分企业需要面对产出成果不足或者不优而导致财务状况堪忧的现状。
深耕技术行业,卢富荣对此也深入了解,在他看来,AI 制药确实处于起步阶段,当下的 AI 技术仍然需要依赖大量数据和条件来帮助判断实验并作出筛选,自我判断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升级优化,而大量数据必须依托大量的实验,大量的实验则会涉及一系列自动化途径,“这里面是环环相扣的,药企要从大量的自动化实验来增加数据产出,再与数据产出结合 AI 做出分析和判断”。
基于此,黄凯扬指出,力扬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会推动高端的自动化研发及分析设备,其中包括与研发相关的 Chemspeed 自动化样品制备平台,以及其他欧洲品牌像 CAMAG、SOTAX、Sepiatec、Technobis 等,这些都跟自动化有关,而大部分应用都与医药有关联。
其次,要继续发展与合同研发相关服务,力扬有自己的实验室团队,专门去帮用户做一些开发的研究,从中把积累的经验及数据,帮助客户更快的完成更精准的任务。过去,力揚也帮了很多国内的药企做了溶出实验,解决了药品溶出和新剂型研发的难题,以帮助企业最终成功上市药品。
此外,黄凯扬表示,力扬将继续结合前沿资讯科技与现行及未来的硬件,打造智能型实验室的设计,并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缔造新一代实验室生活。目前,力扬已经推出 LABVO 智能型实验室,除了把 Chemspeed 自动化模块工具或其他自动化技术搭配在其中,实验人员通过机械臂和可穿戴设备的协作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